2018年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情况及2019年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

日期:2019-06-11

点击次数:6132次

标签:



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任维达

(2019年2月28日)

一、2018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8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积极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千方百计保增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市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实现利税同比增长19.8%;工业企业累计用电量同比增长9.4%;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9.5%,初步走上了高质量发展良性轨道。市工信局承担的省市考核指标和工作任务全部完成。

(一)制造强市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1)完善“1+X”政策体系。编制出台《大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2028行动纲要》和《大连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新出台了军工资质认证奖励、新建重点项目补助、船舶配套企业认证补助等11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专项资金总数达到16项,有效助推了产业发展。2)六大重点工程顺利推进。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建设,认定了大连市光存储技术创新中心和储能技术创新中心,全市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7家,其中1家列为省级;新认定8户省级、19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企业技术中心已达到188家;新认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户、市级工业设计中心5户,目前全市共有工业设计中心12户;华录集团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市级智能制造专项对10个项目进行了支持;恒力石化、瓦轴2个项目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专项;中远海运川崎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大连奥托进入国家符合《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推动成立大连市智能制造产业联盟,为我市制造业企业和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企业实现融合发展搭建平台。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13家企业获评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或平台),其中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环新精密特钢中标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方案“高强度线材和带材”分包。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一重加氢首次承制的红沿河5号机组百万千瓦级核电蒸汽发生器实现交付;大连机车时速16020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在北京圆满完成环铁型式试验内容,新一代中低速磁浮车下线。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瑞光、华锐重工等4家企业被确定为国家、省绿色工厂。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松下制冷(大连)实施远程监控系统的经验被评为全国质量标杆;“中国橱柜名城”落户普兰店市;11位工艺美术大师的12件作品入选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2018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3)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保障有力。筛选出总投资2018亿元的98个投资额度大、创新能力强、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的项目作为重点推进项目全力推动。其中竣工21个项目,新开工11个项目。新建重点项目专项对9个项目进行了支持。

(二)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步伐加快。(1)落实国家“一带五基地”战略。制定了大连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等三个工程框架实施方案。2)石化行业加快向全产业链发展。长兴岛(西中岛)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恒力石化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投料开车;龙缘化学项目投产,中科催化等项目试车成功,固特异五期二阶段项目开工建设。3个新材料产品纳入2018年版国家新材料示范指导目录,占全国新增品种数量的8%。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完成对108户危化企业的安全、卫生防护距离的评估评价及专家评审工作。3)装备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发展。大高阀门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等单位联合研制的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爆破阀、大口径电动闸阀”等产品样机通过鉴定;瓦轴集团与西门子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轴承、数控系统、数字化与精密机械加工行业智能制造三大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大船海工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世界最先进A5000型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正式交付;大船集团和中远海运川崎为中远海运集团交付了32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支持船舶配套企业发展,对43户企业安排船级社认证费用进行补助;小熊飞机CC18180型飞机获颁民航局生产许可证;“大连造”英菲尼迪QX50正式下线,标志着大连保税区整车生产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整体跃升。4)消费品工业加快提档升级。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出台了工作方案及“三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围绕我市消费品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共推出了10项支持措施,补贴项目数71个。辉瑞制药无菌头孢制剂项目新厂房、大杨集团个性化定制系统及高级西服定制智能生产车间建设完成,瑞光非织造布项目第二条生产线投产。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对我市5家医药企业的7个品种予以1000万资金支持。成功举办第29届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900余个国内外品牌参展,创历届之最,展会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时尚化效果更加凸显;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轻工(大连)博览会,参展专业买家及顾客8万余人,实现成交额和意向协议额2.7亿元。5)两化融合深度推进。推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完成对冰山集团冰山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测试评估工作;大连联通与我市多家工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推进企业业务上联通工业互联网平台;中远航运川崎船舶设计建造等2个平台列入工信部2018年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冰山等7家企业成为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美罗药业等3家企业列入省工业电子商务试点;大连亚明进入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名单。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1)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英特尔非易失性存储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创造了“大连速度”;芯冠科技硅基氮化镓功率器件产业化、中昊光明化工高纯电子气体研发产业基地、科利德化工松木岛产业基地二期等项目进展顺利。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利德荣获中国显示产业链特殊贡献奖,芯冠科技荣获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第三代半导体专业赛一等奖,海外华昇电子荣获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奖,华邦化学研发的9N氮气纯化器填补国内空白。2)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发展。华录集团超大容量蓝光存储研发及产业化、崇达电路PCB一期、达利凯普多层片式瓷介电容器、中科派思锂硫电池、吉星电子线路板等项目投产或小批量生产;大连航天北斗科技与兰特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石油、石化行业加快推动“北斗+传感器”的行业应用;中盈科技国内首创的激光针式一体机研发成功;达利凯普荣获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电子信息行业成长组一等奖,是东北多年来首次获得该奖项的企业。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蓬勃发展。出台了《大连市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设立了专项资金。推动华为大连软件开发云和大连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作,华为大连软件开发云本地应用企业400余家,累计运行项目6000余个;大连云计算平台为全市200多家企业提供10余项公共服务。英特工程仿真与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联合成立了“高性能工业仿真平台联合实验室”;现代高技术“面向城市出行服务的交通大数据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等被评为工信部2018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东软集团“面向自动驾驶的驾驶环境智能认识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被工信部列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心医国际等7家企业被评为辽宁省企业上云服务商。4)新能源汽车产业稳步发展。协助一汽大客申报获批2016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中央补助资金;支持东软新一代车载智能网联中控系统研发及产业化、伊科能源锂电池隔膜生产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项目;松下汽车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中比动力高能动力锂离子电池等项目部分投产。5)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不断深化。设立了大连市军工资质认证奖励专项资金,举行了大连市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发布会,对26个项目给予了奖励;参与了省军民融合产业基金的筹建工作;大连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有序进行,高新区成立了军地融合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四)企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1)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落实直供电等优惠政策,936户企业获得参与2018年直供电交易资格,全年直供电政策为企业减少成本支出1亿元。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4家企业8个项目获得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资金。2)持续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开展新《中小企业促进法》宣贯活动,举办培训34次,市区街道三级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和2000户企业参与。累计创建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5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6个。2户民营企业获省级现代企业制度示范称号。86户企业的106个产品(技术)获省级 “专精特新”称号。3)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开展小微企业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举办培训19次,1829名企业管理人员参加。推进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工作,282户企业进入省级“中小微企业信用池”,两年来累计入池企业378户。推动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获得国家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资金。4)政策引领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提升规模。组织43户企业免费参加第十届APEC技展会。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信息咨询公共服务政策,为1500户中小企业提供全球贸易数据、商情分析报告等服务,有效化解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出台《大连市“小升规”企业奖励资金使用办法》;2018年第一批审核通过“小升规”企业107户。5)强化公共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作用,开通设立8个窗口专栏,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发挥“96366”法律维权服务热线作用,全年服务企业1000余次。扎实做好“办事难”、“纠四风”民营经济专项整治工作,印发《“办事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调度并推动各责任单位,树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五)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1)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并实施《大连市2018年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2)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推进PTA母液废水回收再利用循环化改造和电厂机组高背压供热等绿色化改造重点项目建设。3)持续推进清洁生产。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节能减排潜力大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提升企业窑炉、锅炉等装备技术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4)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乾承机械磨损陶瓷合金自动修复技术列入《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18)》;美天新能源等4家企业生产的节能环保锅炉列入《辽宁省高效节能环保工业锅炉推荐目录》。5)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开展粉煤灰、燃煤炉渣、消化污泥等资源综合利用,大水泥、小野田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消化污泥项目取得成效;推进发动机、曲轴、轴承等机电产品再制造。6)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管。完成了44户企业国家重大工业节能专项监察和32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任务。淘汰落后电动机672.5千瓦。确定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为首批节能监察免检企业。7)加强散煤管控和电煤保障工作。完成100户煤炭经营企业煤炭质量抽查工作;实行周报制度,加强协调,确保电厂冬季用煤需求。8)抓好工业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工作。出台《大连市电镀企业搬迁改造优化升级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鼓励电镀企业搬迁改造、优化升级。全市8户水泥熟料企业全部实行冬季采暖期错峰生产。9)煤改电工作稳步推进。完成30户供暖企业实施煤改电供暖,面积93万平方米。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先进地区相比,大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依然很大。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仍需下大气力,新兴产业整体规模仍然偏小;二是工业大项目数量偏少,支撑全市工业投资稳步增长的后劲不足;三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仍然不足,中小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仍待进一步优化;四是中美贸易摩擦的走势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同时,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干部主动担当的勇气还不足,创新服务的意识不强,抓工业调整的办法不多,个别人身上还存在慵、懒、散的现象。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二、2019年主要工作任务安排

201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2019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国家、省、市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解放思想、对标先进、忠诚担当、创新实干,以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动能转换、提质增效,切实抓好工业经济运行,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全年预期完成的工作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

(一)创新服务,切实抓好工业经济运行。要把工业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巩固和维护好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1)强化经济运行调度机制。建立规上工业企业服务秘书制度,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工作秘书服务全覆盖。通过建立市、县(区)两级工作快速服务网络,对企业反映问题做到快速反应。将重点监控企业户数扩大到200户,通过部门间协商工作机制,定期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会商,并形成报告制度,对需要市政府议定事项定期报告,按时向企业反馈办理结果。2)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企业一线,精准服务。特别是针对在连央企,要做好信息服务,主动了解企业投资意愿,强化与央企总部对接,争取新项目落地。扩大电力直接交易户数,降低企业用能成本。3)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1+X资金政策体系,更好地发挥专项资金对产业发展的引导撬动作用,力争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研究制定“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承诺制改革实施意见。继续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工业强基等五项工程。4)推动工业续建、新建项目建设。编制印发《大连市2019年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并建立重大项目“服务秘书”保障制度。为每个在大连市投资建设的大项目配备一名“服务秘书”,实行市、县(区)两级联动机制,搭建政府与企业的“连心桥”,打通服务项目“最后一公里”,为项目提供全流程、全周期、零障碍、零距离的优质服务。建立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等三个专项项目库,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入库项目的指导,帮助企业完善相关手续,争取国家智能制造、强基工程和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政策支持,同时为做好地方专项安排提供高质量项目储备。5)加强电力设施保护。通过建立横向协商机制和纵向责任分解,实现大连市电力设施保护网格化管理,提升大连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6)切实推动产业对外合作。落实国务院有关政策,鼓励外资并购投资,引导我市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做好“深耕日韩”工作,推进我市工业企业与日本、韩国相关产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抓好瓦轴、冰山、重工起重、辽无二等重点企业合作项目以及西姆集团等民营企业的国际产能合作工作。筹建大连市国际产能合作联盟。

(二)把握核心,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要贯彻落实好“一带五基地”战略,积极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和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工业中长期发展研究,编制《大连市工业发展与布局专项规划》,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顶层设计。要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有序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盘活存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是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打造国之重器。推动大机床尽快完成重组;跟踪工信部重大短板装备专项,争取在国家“卡脖子”课题攻关工程中占有一席之地。推进中车旅顺基地等重点项目。二是着力做优石化产业,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推进恒力石化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投达产及150万吨乙烯项目,以长兴岛(西中岛)产业基地为核心,打造完整的炼油—PXPTA—聚酯—差别化纤维产业链。出台我市危化企业搬迁改造实施方案,对纳入危化搬迁改造企业,逐一确定改造方式,压实责任主体,确保按期完成。三是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加快我市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做好省军民融合产业基金项目推荐申报;强化核应急保障,保持核应急队伍的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四是大力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发挥“三品”专项资金引导作用,重点推进服装纺织、家具木业、水产加工、医药等消费品重点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消费品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办好42019大连春季、9月秋季时装周、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中国(大连)轻工商品博览会。举办首届大连品牌节活动,提升大连城市品牌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2)培育增量,积极促进产业发展动能转换。一是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竞争力再增强。发挥中国华录、辽无二等骨干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激光电视、蓝光存储设备、蓝光数据湖、汽车音响等产品创新研发及产业化。推进崇达电路PCB二期、吉星电子线路板、达利凯普片式瓷介电容器等项目建设。继续争取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二是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落实《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现有企业加快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依托松下汽车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伊科能源锂电池隔膜生产等电池及隔膜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深入落实《大连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面向全市中小工业企业共性需求,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鼓励引导大中型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核心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企业完成试点工作;推动大连移动公司5G联创开放实验室建设,开展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

3)绿色发展,切实推动工业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统一部署,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以国家、省绿色工厂为示范,组织企业创建绿色工厂,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发动机、曲轴、轴承等机电产品再制造。推行清洁生产,推动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广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以搬迁改造优化升级补助资金为引导,推进电镀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组织开展国家重大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对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检测。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鼓励企业开发应用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高效环保技术与装备,支持企业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推进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全力推动煤改电供暖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推动清洁能源供暖规划顺利实施;推进长海县煤改电等清洁能源供暖试点。

4)高端定位,大力发展重点产业集群。一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落实好各项支持政策,加强企业扶持和产业生态打造,促进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面向人工智能、企业智能化改造和企业上云应用需求,提升工业软件支撑能力;推动与华为、阿里云等龙头企业深入合作,推动均胜电子车联网研发中心等项目加快落地和建设。全力组织办好“云栖大会”,提升产业影响力。二是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以金普新区为依托,发挥英特尔龙头引领和集聚效应,协调推动英特尔非易失性存储器项目二期释放产能,带动和培育集成电路装备、原材料等配套产业快速发展,重点推进大连恒坤新材料有限公司1500/年集成电路前驱体项目(一期)等项目建设,打造集成电路制造产业集聚区。以高新区为依托,以本地应用为牵引,重点发展工业控制芯片、模拟和功率集成电路、汽车电子芯片等产品,打造区域特色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群。三是轴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高端、国家重点工程/装备所需、填补国内空白和替代进口轴承,把瓦房店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轴承产业集聚区。四是机床产业集群。以推进原大连机床集团的成功重整为抓手,优化大连机床产业,以央企、外企和民营企业三轮驱动发展,重振大连机床产业雄风。五是大连湾临海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中国一重、重工起重等重点企业,着力发展核电、大型石化、港口机械等重大装备产品,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六是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以长兴岛、松木岛为核心,重点发展环保高效催化剂、特种气体、高性能膜材料、医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绿色环保材料、环保染料等新兴精细化工项目,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七是服装产业集群。强化品牌建设,重点支持大杨集团、瑞光集团的智能制造改造项目;支持隆生服饰的个性化定制平台建设;支持思凡、现代、闲云、任平等女装品牌建设;支持富哥、碧海、俊铭等职业装、学生装企业开拓市场;支持一生一纱、古风紫裳做大做强婚纱礼服品类等。八是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促进以庄河为核心的水产品初加工产业集群走提质增效之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行兼并重组,扛起行业领军大旗,提升行业集中度。支持普兰店“辽参产业之都”、庄河“中国贝类产业之都”、“中国贝类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发展。支持水产品加工企业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标,打造大连标准。

(三)完善政策,充分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强劲稳定的动力。1)做好中小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工作。贯彻落实新《中小企业促进法》,在摸清全市中小企业底数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做好大连市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工作。2)出台培树优秀企业家精神和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贯彻落实全省加快民营企业发展大会精神,出台《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扶持企业发展激发经济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3)引导企业 “专精特新”发展。组织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排头兵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年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组织申报辽宁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智能转型等方面的能力。4)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通过采取与工商银行大连分行签订《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组织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融资对接活动,继续开展“中小微企业信用池”培育工作,推动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应收账款融资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支持。5)抓好“小升规”“规升巨”工作。继续落实好“小升规”和市场开拓支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上规模。6)解决拖欠民营企业欠款问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要求,会同财政、国资监管部门,清理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大型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欠款,不断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转变作风,切实提高机关行政效率效能。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一刻不能松懈,半步不能退缩。1)强化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国家、省、市决策部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强化廉政风险防控。2)坚持深化改革,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服务企业、振兴产业的宗旨,不越位、不缺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找准角色定位,增强战略定力,忠诚实干担当,扎实开展工作。3)创新工作方法,落实“重强抓”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好省、市“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各项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做好协同配合,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友情链接

2018年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情况及2019年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

   2019-06-11   点击次数:6132次
标签:



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任维达

(2019年2月28日)

一、2018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8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积极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千方百计保增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市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实现利税同比增长19.8%;工业企业累计用电量同比增长9.4%;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9.5%,初步走上了高质量发展良性轨道。市工信局承担的省市考核指标和工作任务全部完成。

(一)制造强市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1)完善“1+X”政策体系。编制出台《大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2028行动纲要》和《大连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新出台了军工资质认证奖励、新建重点项目补助、船舶配套企业认证补助等11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专项资金总数达到16项,有效助推了产业发展。2)六大重点工程顺利推进。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建设,认定了大连市光存储技术创新中心和储能技术创新中心,全市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7家,其中1家列为省级;新认定8户省级、19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企业技术中心已达到188家;新认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户、市级工业设计中心5户,目前全市共有工业设计中心12户;华录集团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市级智能制造专项对10个项目进行了支持;恒力石化、瓦轴2个项目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专项;中远海运川崎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大连奥托进入国家符合《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推动成立大连市智能制造产业联盟,为我市制造业企业和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企业实现融合发展搭建平台。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13家企业获评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或平台),其中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环新精密特钢中标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方案“高强度线材和带材”分包。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一重加氢首次承制的红沿河5号机组百万千瓦级核电蒸汽发生器实现交付;大连机车时速16020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在北京圆满完成环铁型式试验内容,新一代中低速磁浮车下线。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瑞光、华锐重工等4家企业被确定为国家、省绿色工厂。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松下制冷(大连)实施远程监控系统的经验被评为全国质量标杆;“中国橱柜名城”落户普兰店市;11位工艺美术大师的12件作品入选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2018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3)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保障有力。筛选出总投资2018亿元的98个投资额度大、创新能力强、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的项目作为重点推进项目全力推动。其中竣工21个项目,新开工11个项目。新建重点项目专项对9个项目进行了支持。

(二)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步伐加快。(1)落实国家“一带五基地”战略。制定了大连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等三个工程框架实施方案。2)石化行业加快向全产业链发展。长兴岛(西中岛)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恒力石化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投料开车;龙缘化学项目投产,中科催化等项目试车成功,固特异五期二阶段项目开工建设。3个新材料产品纳入2018年版国家新材料示范指导目录,占全国新增品种数量的8%。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完成对108户危化企业的安全、卫生防护距离的评估评价及专家评审工作。3)装备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发展。大高阀门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等单位联合研制的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爆破阀、大口径电动闸阀”等产品样机通过鉴定;瓦轴集团与西门子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轴承、数控系统、数字化与精密机械加工行业智能制造三大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大船海工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世界最先进A5000型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正式交付;大船集团和中远海运川崎为中远海运集团交付了32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支持船舶配套企业发展,对43户企业安排船级社认证费用进行补助;小熊飞机CC18180型飞机获颁民航局生产许可证;“大连造”英菲尼迪QX50正式下线,标志着大连保税区整车生产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整体跃升。4)消费品工业加快提档升级。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出台了工作方案及“三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围绕我市消费品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共推出了10项支持措施,补贴项目数71个。辉瑞制药无菌头孢制剂项目新厂房、大杨集团个性化定制系统及高级西服定制智能生产车间建设完成,瑞光非织造布项目第二条生产线投产。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对我市5家医药企业的7个品种予以1000万资金支持。成功举办第29届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900余个国内外品牌参展,创历届之最,展会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时尚化效果更加凸显;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轻工(大连)博览会,参展专业买家及顾客8万余人,实现成交额和意向协议额2.7亿元。5)两化融合深度推进。推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完成对冰山集团冰山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测试评估工作;大连联通与我市多家工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推进企业业务上联通工业互联网平台;中远航运川崎船舶设计建造等2个平台列入工信部2018年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冰山等7家企业成为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美罗药业等3家企业列入省工业电子商务试点;大连亚明进入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名单。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1)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英特尔非易失性存储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创造了“大连速度”;芯冠科技硅基氮化镓功率器件产业化、中昊光明化工高纯电子气体研发产业基地、科利德化工松木岛产业基地二期等项目进展顺利。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利德荣获中国显示产业链特殊贡献奖,芯冠科技荣获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第三代半导体专业赛一等奖,海外华昇电子荣获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奖,华邦化学研发的9N氮气纯化器填补国内空白。2)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发展。华录集团超大容量蓝光存储研发及产业化、崇达电路PCB一期、达利凯普多层片式瓷介电容器、中科派思锂硫电池、吉星电子线路板等项目投产或小批量生产;大连航天北斗科技与兰特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石油、石化行业加快推动“北斗+传感器”的行业应用;中盈科技国内首创的激光针式一体机研发成功;达利凯普荣获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电子信息行业成长组一等奖,是东北多年来首次获得该奖项的企业。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蓬勃发展。出台了《大连市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设立了专项资金。推动华为大连软件开发云和大连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作,华为大连软件开发云本地应用企业400余家,累计运行项目6000余个;大连云计算平台为全市200多家企业提供10余项公共服务。英特工程仿真与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联合成立了“高性能工业仿真平台联合实验室”;现代高技术“面向城市出行服务的交通大数据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等被评为工信部2018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东软集团“面向自动驾驶的驾驶环境智能认识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被工信部列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心医国际等7家企业被评为辽宁省企业上云服务商。4)新能源汽车产业稳步发展。协助一汽大客申报获批2016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中央补助资金;支持东软新一代车载智能网联中控系统研发及产业化、伊科能源锂电池隔膜生产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项目;松下汽车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中比动力高能动力锂离子电池等项目部分投产。5)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不断深化。设立了大连市军工资质认证奖励专项资金,举行了大连市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发布会,对26个项目给予了奖励;参与了省军民融合产业基金的筹建工作;大连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有序进行,高新区成立了军地融合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四)企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1)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落实直供电等优惠政策,936户企业获得参与2018年直供电交易资格,全年直供电政策为企业减少成本支出1亿元。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4家企业8个项目获得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资金。2)持续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开展新《中小企业促进法》宣贯活动,举办培训34次,市区街道三级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和2000户企业参与。累计创建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5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6个。2户民营企业获省级现代企业制度示范称号。86户企业的106个产品(技术)获省级 “专精特新”称号。3)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开展小微企业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举办培训19次,1829名企业管理人员参加。推进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工作,282户企业进入省级“中小微企业信用池”,两年来累计入池企业378户。推动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获得国家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资金。4)政策引领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提升规模。组织43户企业免费参加第十届APEC技展会。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信息咨询公共服务政策,为1500户中小企业提供全球贸易数据、商情分析报告等服务,有效化解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出台《大连市“小升规”企业奖励资金使用办法》;2018年第一批审核通过“小升规”企业107户。5)强化公共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作用,开通设立8个窗口专栏,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发挥“96366”法律维权服务热线作用,全年服务企业1000余次。扎实做好“办事难”、“纠四风”民营经济专项整治工作,印发《“办事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调度并推动各责任单位,树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五)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1)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并实施《大连市2018年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2)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推进PTA母液废水回收再利用循环化改造和电厂机组高背压供热等绿色化改造重点项目建设。3)持续推进清洁生产。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节能减排潜力大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提升企业窑炉、锅炉等装备技术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4)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乾承机械磨损陶瓷合金自动修复技术列入《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18)》;美天新能源等4家企业生产的节能环保锅炉列入《辽宁省高效节能环保工业锅炉推荐目录》。5)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开展粉煤灰、燃煤炉渣、消化污泥等资源综合利用,大水泥、小野田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消化污泥项目取得成效;推进发动机、曲轴、轴承等机电产品再制造。6)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管。完成了44户企业国家重大工业节能专项监察和32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任务。淘汰落后电动机672.5千瓦。确定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为首批节能监察免检企业。7)加强散煤管控和电煤保障工作。完成100户煤炭经营企业煤炭质量抽查工作;实行周报制度,加强协调,确保电厂冬季用煤需求。8)抓好工业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工作。出台《大连市电镀企业搬迁改造优化升级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鼓励电镀企业搬迁改造、优化升级。全市8户水泥熟料企业全部实行冬季采暖期错峰生产。9)煤改电工作稳步推进。完成30户供暖企业实施煤改电供暖,面积93万平方米。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先进地区相比,大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依然很大。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仍需下大气力,新兴产业整体规模仍然偏小;二是工业大项目数量偏少,支撑全市工业投资稳步增长的后劲不足;三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仍然不足,中小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仍待进一步优化;四是中美贸易摩擦的走势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同时,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干部主动担当的勇气还不足,创新服务的意识不强,抓工业调整的办法不多,个别人身上还存在慵、懒、散的现象。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二、2019年主要工作任务安排

201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2019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国家、省、市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解放思想、对标先进、忠诚担当、创新实干,以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动能转换、提质增效,切实抓好工业经济运行,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全年预期完成的工作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

(一)创新服务,切实抓好工业经济运行。要把工业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巩固和维护好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1)强化经济运行调度机制。建立规上工业企业服务秘书制度,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工作秘书服务全覆盖。通过建立市、县(区)两级工作快速服务网络,对企业反映问题做到快速反应。将重点监控企业户数扩大到200户,通过部门间协商工作机制,定期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会商,并形成报告制度,对需要市政府议定事项定期报告,按时向企业反馈办理结果。2)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企业一线,精准服务。特别是针对在连央企,要做好信息服务,主动了解企业投资意愿,强化与央企总部对接,争取新项目落地。扩大电力直接交易户数,降低企业用能成本。3)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1+X资金政策体系,更好地发挥专项资金对产业发展的引导撬动作用,力争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研究制定“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承诺制改革实施意见。继续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工业强基等五项工程。4)推动工业续建、新建项目建设。编制印发《大连市2019年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并建立重大项目“服务秘书”保障制度。为每个在大连市投资建设的大项目配备一名“服务秘书”,实行市、县(区)两级联动机制,搭建政府与企业的“连心桥”,打通服务项目“最后一公里”,为项目提供全流程、全周期、零障碍、零距离的优质服务。建立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等三个专项项目库,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入库项目的指导,帮助企业完善相关手续,争取国家智能制造、强基工程和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政策支持,同时为做好地方专项安排提供高质量项目储备。5)加强电力设施保护。通过建立横向协商机制和纵向责任分解,实现大连市电力设施保护网格化管理,提升大连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6)切实推动产业对外合作。落实国务院有关政策,鼓励外资并购投资,引导我市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做好“深耕日韩”工作,推进我市工业企业与日本、韩国相关产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抓好瓦轴、冰山、重工起重、辽无二等重点企业合作项目以及西姆集团等民营企业的国际产能合作工作。筹建大连市国际产能合作联盟。

(二)把握核心,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要贯彻落实好“一带五基地”战略,积极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和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工业中长期发展研究,编制《大连市工业发展与布局专项规划》,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顶层设计。要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有序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盘活存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是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打造国之重器。推动大机床尽快完成重组;跟踪工信部重大短板装备专项,争取在国家“卡脖子”课题攻关工程中占有一席之地。推进中车旅顺基地等重点项目。二是着力做优石化产业,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推进恒力石化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投达产及150万吨乙烯项目,以长兴岛(西中岛)产业基地为核心,打造完整的炼油—PXPTA—聚酯—差别化纤维产业链。出台我市危化企业搬迁改造实施方案,对纳入危化搬迁改造企业,逐一确定改造方式,压实责任主体,确保按期完成。三是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加快我市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做好省军民融合产业基金项目推荐申报;强化核应急保障,保持核应急队伍的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四是大力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发挥“三品”专项资金引导作用,重点推进服装纺织、家具木业、水产加工、医药等消费品重点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消费品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办好42019大连春季、9月秋季时装周、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中国(大连)轻工商品博览会。举办首届大连品牌节活动,提升大连城市品牌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2)培育增量,积极促进产业发展动能转换。一是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竞争力再增强。发挥中国华录、辽无二等骨干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激光电视、蓝光存储设备、蓝光数据湖、汽车音响等产品创新研发及产业化。推进崇达电路PCB二期、吉星电子线路板、达利凯普片式瓷介电容器等项目建设。继续争取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二是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落实《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现有企业加快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依托松下汽车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伊科能源锂电池隔膜生产等电池及隔膜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深入落实《大连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面向全市中小工业企业共性需求,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鼓励引导大中型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核心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企业完成试点工作;推动大连移动公司5G联创开放实验室建设,开展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

3)绿色发展,切实推动工业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统一部署,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以国家、省绿色工厂为示范,组织企业创建绿色工厂,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发动机、曲轴、轴承等机电产品再制造。推行清洁生产,推动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广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以搬迁改造优化升级补助资金为引导,推进电镀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组织开展国家重大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对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检测。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鼓励企业开发应用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高效环保技术与装备,支持企业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推进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全力推动煤改电供暖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推动清洁能源供暖规划顺利实施;推进长海县煤改电等清洁能源供暖试点。

4)高端定位,大力发展重点产业集群。一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落实好各项支持政策,加强企业扶持和产业生态打造,促进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面向人工智能、企业智能化改造和企业上云应用需求,提升工业软件支撑能力;推动与华为、阿里云等龙头企业深入合作,推动均胜电子车联网研发中心等项目加快落地和建设。全力组织办好“云栖大会”,提升产业影响力。二是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以金普新区为依托,发挥英特尔龙头引领和集聚效应,协调推动英特尔非易失性存储器项目二期释放产能,带动和培育集成电路装备、原材料等配套产业快速发展,重点推进大连恒坤新材料有限公司1500/年集成电路前驱体项目(一期)等项目建设,打造集成电路制造产业集聚区。以高新区为依托,以本地应用为牵引,重点发展工业控制芯片、模拟和功率集成电路、汽车电子芯片等产品,打造区域特色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群。三是轴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高端、国家重点工程/装备所需、填补国内空白和替代进口轴承,把瓦房店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轴承产业集聚区。四是机床产业集群。以推进原大连机床集团的成功重整为抓手,优化大连机床产业,以央企、外企和民营企业三轮驱动发展,重振大连机床产业雄风。五是大连湾临海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中国一重、重工起重等重点企业,着力发展核电、大型石化、港口机械等重大装备产品,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六是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以长兴岛、松木岛为核心,重点发展环保高效催化剂、特种气体、高性能膜材料、医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绿色环保材料、环保染料等新兴精细化工项目,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七是服装产业集群。强化品牌建设,重点支持大杨集团、瑞光集团的智能制造改造项目;支持隆生服饰的个性化定制平台建设;支持思凡、现代、闲云、任平等女装品牌建设;支持富哥、碧海、俊铭等职业装、学生装企业开拓市场;支持一生一纱、古风紫裳做大做强婚纱礼服品类等。八是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促进以庄河为核心的水产品初加工产业集群走提质增效之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行兼并重组,扛起行业领军大旗,提升行业集中度。支持普兰店“辽参产业之都”、庄河“中国贝类产业之都”、“中国贝类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发展。支持水产品加工企业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标,打造大连标准。

(三)完善政策,充分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强劲稳定的动力。1)做好中小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工作。贯彻落实新《中小企业促进法》,在摸清全市中小企业底数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做好大连市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工作。2)出台培树优秀企业家精神和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贯彻落实全省加快民营企业发展大会精神,出台《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扶持企业发展激发经济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3)引导企业 “专精特新”发展。组织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排头兵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年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组织申报辽宁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智能转型等方面的能力。4)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通过采取与工商银行大连分行签订《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组织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融资对接活动,继续开展“中小微企业信用池”培育工作,推动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应收账款融资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支持。5)抓好“小升规”“规升巨”工作。继续落实好“小升规”和市场开拓支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上规模。6)解决拖欠民营企业欠款问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要求,会同财政、国资监管部门,清理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大型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欠款,不断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转变作风,切实提高机关行政效率效能。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一刻不能松懈,半步不能退缩。1)强化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国家、省、市决策部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强化廉政风险防控。2)坚持深化改革,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服务企业、振兴产业的宗旨,不越位、不缺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找准角色定位,增强战略定力,忠诚实干担当,扎实开展工作。3)创新工作方法,落实“重强抓”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好省、市“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各项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做好协同配合,确保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