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调解中心

日期:2025-10-17

点击次数:125次


大连软件行业协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简介

大连软件行业协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25年10月在市、区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指导下成立,是由大连软件行业协会设立的行业性、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接受大连软件行业协会的管理,纳入全市“大调解”工作体系。

一、工作职责

(一)受理软件行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以及社会保险、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经济补偿等发生的劳动争议;

(二)依照“预防为主、调解优先、依法公正、便捷高效”的原则,开展调解服务,引导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降低仲裁、诉讼发生率;

(三)开展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培训,为企业提供用工合规诊断、劳动合同与规章制度审查、薪酬福利设计等合规指引;

(四)建立行业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库,定期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推动行业用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五)完成市人社局、行业协会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调解效力

经调解中心主持达成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可依法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置换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仲裁调解书;对符合司法确认条件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三、工作程序

(一)申请调解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向中心提调解申请

(二)受理调解申请。中心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出具《受理通知书》;不符合的,一次性告知补正事项。

(三)开展调解。中心根据案情指定调解员或者调解小组进行调解,自受理之日起15日内完成调解;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适当延长。

(四)结案。达成调解协议的,制作《调解协议书》;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出具《调解终结书》,并告知当事人可依法申请仲裁。

四、组织保障

(一)专家库建设。调解中心建立由法律、人力资源、财务、信息技术等领域专家组成的调解员名册,实行“分级管理、动态调整、统一培训、持证上岗”。

(二)经费保障。调解中心日常工作经费由行业协会负责,不向劳动者个人收取任何费用。

(三)信息保密。调解中心及调解员对调解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负有保密义务,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对外披露。




友情链接

劳动争议调解中心

   2025-10-17   点击次数:125次


大连软件行业协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简介

大连软件行业协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25年10月在市、区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指导下成立,是由大连软件行业协会设立的行业性、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接受大连软件行业协会的管理,纳入全市“大调解”工作体系。

一、工作职责

(一)受理软件行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以及社会保险、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经济补偿等发生的劳动争议;

(二)依照“预防为主、调解优先、依法公正、便捷高效”的原则,开展调解服务,引导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降低仲裁、诉讼发生率;

(三)开展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培训,为企业提供用工合规诊断、劳动合同与规章制度审查、薪酬福利设计等合规指引;

(四)建立行业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库,定期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推动行业用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五)完成市人社局、行业协会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调解效力

经调解中心主持达成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可依法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置换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仲裁调解书;对符合司法确认条件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三、工作程序

(一)申请调解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向中心提调解申请

(二)受理调解申请。中心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出具《受理通知书》;不符合的,一次性告知补正事项。

(三)开展调解。中心根据案情指定调解员或者调解小组进行调解,自受理之日起15日内完成调解;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适当延长。

(四)结案。达成调解协议的,制作《调解协议书》;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出具《调解终结书》,并告知当事人可依法申请仲裁。

四、组织保障

(一)专家库建设。调解中心建立由法律、人力资源、财务、信息技术等领域专家组成的调解员名册,实行“分级管理、动态调整、统一培训、持证上岗”。

(二)经费保障。调解中心日常工作经费由行业协会负责,不向劳动者个人收取任何费用。

(三)信息保密。调解中心及调解员对调解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负有保密义务,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对外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