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科技局党委关于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日期:2019-06-11

点击次数:6050次

标签:

  2018年,市科技局党委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大讨论大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及“六项重点工作”要求,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激活科技创新资源潜力,努力营造创新发展环境,加快推进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建设。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推进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建设

 

  1.全面落实创新大会精神,加快形成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整体合力。一是落实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各项任务。研究制订了《科技创新大会工作任务分解表》及《2018年工作推进计划》,并以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明确任务分工、推进措施和完成时限,将R&D经费支出、技术交易额、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科技创新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压实工作责任。制订出台了大连市科技创新基金、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31条实施办法与管理细则,构建起全方位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二是成立大连市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印发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研究起草《大连市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实施方案》,加强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协调,完善科技创新考评监督机制,形成全市科技创新整体合力,推动创新大会各项任务落实、政策落地、资金兑现。三是全市创新大会以来,各项创新指标显著提升。201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达到164.2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35%,同比增长20.5%;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200家,同比增长45.6%;转化落地科技成果720项,同比增长140%;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69.4亿元,同比增长3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35件,同比增长13.7%。

 

  2.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充分发挥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带动作用。一是实施自创区三年行动计划。召开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研究编制自创区建设发展规划及空间规划,探索建立自创区“一区多园”新模式,初步确定“两核三带”的发展格局,推动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双自”联动发展。围绕自创区功能定位,推动一批科技大项目落地实施,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获中科院批准建设,16亿元先导专项经费启动;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启动建设;金普新区智能制造工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二是开展政策先行先试。在金普新区、高新区启动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试点工作,有124家企业获得补助资金5660万元,其中市本级支持2830万元。筹集中央和市级财政资金设立24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在金普新区、高新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试点工作。三是充分发挥自创区的核心带动作用。2018年,自创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26亿元,R&D占GDP比重达到3.12%,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3.5件,是全市3倍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6家,占到全市总数的67%;对全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3.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实施“一业一策”,精准推进未来型、先导型产业创新发展。聚焦产业前沿,围绕《大连市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指南》,制定了《大连市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发展“一业一策”工作方案》和《大连市关于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等6大工程,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二是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在人工智能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命健康等领域组织实施2018年度大连市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科技研发计划和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32项,其中科技重大专项8项、科技重点研发计划79项,科技创新基金145项,预计带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投入研发经费20亿元。三是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大连光明院研制的专用推进剂和系列航天热工质产品成功应用嫦娥四号等航天器,为“嫦娥”巡月保驾护航;大船集团建造的世界最先进的A5000型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正式交付;大连重工研制的全球首支、世界最大“W12X92型船用曲轴”成功下线;一重加氢、大连机车、瓦轴集团、光洋科技、四达高技术等企业在核电装备、高铁轴承、飞机装配等工程建设中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4.突出企业和高校院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培育壮大新动能。一是实施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实施小微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计划,形成一批在重点产业领域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全年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4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0家;1305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备案入库;确定15家产值规模超10亿元的大型企业列入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二是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新型研发机构,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组建了开放式新型研发机构——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了15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其中8家被认定为省联盟试点。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61家。其中,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9家,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12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30家。三是强化高校院所的科研智力支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依托重点学科开展重大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课题研究。依托大连化物所积极争取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大连光源二期项目大科学装置建设。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化物所在长兴岛建设精细化工和催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积极推动在高新区建设东软集团生命健康管理与医疗学院、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干细胞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5.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一是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根据市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聚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编制《大连市科技局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人才激励力度,加强人才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二是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创新、科技人才创业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8年共评选出顶尖及领军人才10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0名、青年科技之星98名入选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2人入选大连市科技人才创业支持计划,20个团队入选大连市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全年人才项目支持资金总额达到10280万元。我市5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大连工业大学)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30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3个创新团队入选2018年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三是增强科技奖励的政策激励作用。2018年,共授予度大连市科学技术奖励99项;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55项,占全省授奖总数近三成;在刚刚召开的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市共有7个项目(人)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清洁高效炼焦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连理工大学外籍专家孙立成教授荣获2018年度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6.大力实施开放式创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是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快引进高端创新资源,德国蒂森克虏伯发动机系统技术中心、日本JMS大连 CDDS技术中心、IBM中国区最大创新工作室等重点项目先后入驻;英特尔非易失性存储器、辉瑞制药二期等项目加速推进。大连理工大学“超分子化学与催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二是全面深化国内各领域科技合作。成功举办2018大连?上海对口合作科技对接活动,与上海共建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大连分中心;与中科院沈阳分院共建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大连中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2018·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及“水下机器人目标抓取大赛”。三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建立大连技术专利公开交易市场及日常交易机制,新认定4家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单位被认定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实现技术合同登记与税务部门数据共享,打造我市成果转移转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新亮点。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8048项,成交金额169.4亿元,完成科技成果落地转化720项。

 

  7.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一是成功举办2018年专交会。8月24日-26日,成功举办了2018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吸引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41个城市,1500家企事业单位及相关机构的6100余个项目参展,举办各类论坛、路演等主题活动71场,促成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合同金额近50亿元,达成专利技术交易、专利产品销售、项目投资及合作意向金额近150亿元,展会规模、国际化、专业化水平为历届之最。二是实施知识产权提升工程。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优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服务的政策环境,有效推进专利量质齐升。截至10月底,全市发明专利申请7095件,同比增长30%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35件。5项专利获第20届中国专利奖;37家企业认定为知识产权国家级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大连高新区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新认定市级专利产业化示范试点企业12家、产业专利联盟3家、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1家、知识产权教育试点中小学11家,专利质押贷款达到1.4亿元,在旅顺口区举办了首届大连专利成果拍卖会。三是强化知识产权执法和宣传培训。组织开展专利“护航”、“雷霆”等专项执法活动,全年共组织开展联合执法2次、网络电商执法活动4次、展会执法2次,办结各类专利案件142件。组织开展了4.26知识产权宣传周和中国专利周活动,与上海知识产权局共同举办了“2018年大连市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专题培训班,有效营造“倡导创新文化 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环境。

 

  8.加快建设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技术合同登记等科技行政审批职能,面向中小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支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加快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微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等支持企业发展的激励政策,2017年共有1501户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同比增长70.6%。全年向746家中小企业发放创新券。二是成功举办2018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大连赛区)暨第四届大连市科技创业大赛。吸引559家企业参赛,参赛企业数量在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一。经过初赛、复赛、决赛,共有36家企业获得大连赛区奖项,大连达利凯普有限公司获全国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芯冠科技等企业获得9个优秀奖,获奖数量位列东北各参赛省市之首。三是强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构建“众创空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截至目前,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达到43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13家,全市备案众创空间64家,其中国家备案29家。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登记科技特派员108名,科技特派团试点22个。推进星创天地建设,获批国家星创天地6家,省级星创天地4家。推动科普工作,成功举办2018年科技活动周,组织开展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大连地区选拔赛和青少年自然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市级以上科普基地达到92家,其中国家级14家。

 

  (二)注重班子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提升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在扩大知识视野上求突破、在推动工作发展上见实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服从”,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深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宣传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锤炼,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和责任担当。紧密联系大连振兴发展实际,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实际能力,转化为推动“两先区”建设的生动实践。

 

  2.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升领导班子决策水平。认真落实市委部署,按照24字方针,扎实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大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对标达标”活动成果,推动学习再深化、思想再解放、对标再精准、工作再抓实,实现“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从1.0向2.0版本升级。围绕“推动我市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解决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墙里开花墙外香”的问题,组织调研组采取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化物所等9家理工类高校院所进行专题调研,进一步摸清我市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情况,认真梳理存在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原因,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形成《大连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专题调研报告》。结合我市科技工作实际,精准对标上海,找准突出短板,创新体制机制,推出创新举措,形成《学习上海全面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切实把大讨论成效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具体行动。

 

  3.强化组织制度建设,全面凝聚领导班子整体合力。牢固树立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科学民主决策,重要决策、重点项目、人事安排等重大问题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坚持党内制度。严格执行述职述廉、民主测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各项规定;认真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查找问题和不足,吸纳有益于科技工作的各项建议,加强和改进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适应新形势、履行新使命、践行新要求,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落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和“严细实”的作风,深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不断提升全局系统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全局系统党的建设

 

  1.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彻底肃清薄熙来、王珉等人恶劣影响,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安全。全面落实政治巡察各项工作任务,全力支持和配合巡察组工作,自觉接受巡察监督。强化问题导向,对照“六个围绕一个加强”,深入查摆问题,剖析问题原因。按照“五个持续”要求,精准聚焦、持续发力,对巡察反馈问题立行立改,扎实推进整改提高。组织开展“不忘初心 科技强国”主题活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2.加强思想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自觉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制订了《关于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责任担当,以科技创新工作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全年开设机关讲坛4次,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机关”宣讲活动。组织机关14名处级领导干部、党支部书记、8名处以下干部、5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市直机关工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轮训班,参训率100%。

 

  3.完善组织建设,稳步实施“一线筑垒”工程和“固垒1234”计划。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健全“三册两簿三台帐”,落实八项组织生活制度,按要求召开民主生活会。推进党建项目化和支部规范化建设,申报“机关党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2018年度市直机关党建项目。开设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完善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组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等项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任用。举行迎“七一”院士报告会暨党建工作座谈会,邀请大连化物所杨学明院士作“把握科技发展大势、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专题报告。

 

  4.加强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干部作风转变。召开干部作风转变推进会议,制定下发了《推进机关干部作风转变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机关党建+营商环境建设”、“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和“办事难”专项整治活动,努力营造最佳科技环境。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工作纪律,扎实推进干部作风转变。“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大连赛区)暨第三届大连市科技创业大赛”获市直机关2017年度最佳服务成果。深入宣传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投身于新时代“两先区”建设实践。

 

  5.加强纪律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压实工作责任。开展“以案释纪明纪 严守纪律规矩”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召开局警示教育大会,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做到警钟长鸣。实践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对各项科技评审工作进行监督。积极开展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庸懒散”和“吃拿卡要”“内外勾联”等微腐败现象。

 

  二、2019年工作安排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行动指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围绕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确定的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金链、强化人才链,统筹产学研和大中小微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统筹科技创新创业和成果转移转化,为两先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2019年重点工作安排

 

  1.加强党的领导,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下功夫。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服从”,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党建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以“一线筑垒”工程、“三查三看三促”党建项目化活动为抓手,补齐短板、对标提升,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巩固扩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成果,大力宣传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科技创新发展的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

 

  2.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以项目化管理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加快优势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调动各部门、各区市县和开放先导区的工作积极性,全市每年集中精力抓一批重大科技项目。进一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科技投入制度改革和科技考核奖励制度改革,赋予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动权,建立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成果评价的机制。出台落实《大连市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方案》,力争2019年全市研究与开发(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6%。加强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形成覆盖科技创新的全链条服务,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建立大连市政府与大连化物所月度协商机制,加强对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和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支持和服务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化物所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

 

  3.以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大连技术专利公开交易市场,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大连分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大连中心等建设运营,建立一批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行业技术转移机构。支持高校院所围绕产业技术关键问题开展攻关,组织实施大连市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加速面向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聚焦配置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加速吸引跨国公司、大学、国际研究机构等在大连设立研发中心。建立市场导向的成果转化机制,成立由各地区、各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组成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网络,完善在连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科技成果转化专家(团队)库及企业技术需求库。在人工智能、先进装备制造等未来型先导型领域继续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力争2019年,全市实现转移转化科技成果700项,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达到180亿元。

 

  4.以强化企业和高校院所创新主体地位为重点,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一批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强度大、商业模式领先、市场竞争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集中精力重点拓展具有大连特色、在未来技术发展和市场增长都有较大潜力的未来型先导型产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强化高校院所的科研智力支撑。积极争取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创新平台落户大连;推动国科大能源学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技重大项目建设与发展。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1400家。

 

  5.以搭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为抓手,加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采取市场化、多样化的方式,与世界著名创新资源聚集区建立长期性、制度性的联系渠道,重点加强与世界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合作,搭建一批有效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包括信息、技术、资本、企业等在内的各类创新务实合作。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利用好“中以国家高科技产业合作基地”等平台,进一步推动与重点国家(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

 

  6.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建设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大连市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协调,推动科技创新大会各项任务落实、政策落地、资金兑现。建立科技政策实施和行动计划督办机制,形成一套能考核、能评价、能监督的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指标体系。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提升大连创新创业的影响力。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构建“众创空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覆盖创新创业全过程、全链条的创业孵化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落实专利质押贷款贴息、发明专利资助等资金扶持政策,打造鼓励创新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加强对创新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2019年,市科技局党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把握我市科技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建设,以科技创新实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开拓新时代大连“两先区”建设新征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共大连市科学技术局委员会

2019年1月8日

 

友情链接

大连市科技局党委关于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2019-06-11   点击次数:6050次
标签:

  2018年,市科技局党委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大讨论大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及“六项重点工作”要求,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激活科技创新资源潜力,努力营造创新发展环境,加快推进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建设。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推进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建设

 

  1.全面落实创新大会精神,加快形成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整体合力。一是落实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各项任务。研究制订了《科技创新大会工作任务分解表》及《2018年工作推进计划》,并以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明确任务分工、推进措施和完成时限,将R&D经费支出、技术交易额、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科技创新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压实工作责任。制订出台了大连市科技创新基金、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31条实施办法与管理细则,构建起全方位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二是成立大连市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印发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研究起草《大连市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实施方案》,加强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协调,完善科技创新考评监督机制,形成全市科技创新整体合力,推动创新大会各项任务落实、政策落地、资金兑现。三是全市创新大会以来,各项创新指标显著提升。201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达到164.2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35%,同比增长20.5%;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200家,同比增长45.6%;转化落地科技成果720项,同比增长140%;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69.4亿元,同比增长3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35件,同比增长13.7%。

 

  2.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充分发挥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带动作用。一是实施自创区三年行动计划。召开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研究编制自创区建设发展规划及空间规划,探索建立自创区“一区多园”新模式,初步确定“两核三带”的发展格局,推动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双自”联动发展。围绕自创区功能定位,推动一批科技大项目落地实施,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获中科院批准建设,16亿元先导专项经费启动;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启动建设;金普新区智能制造工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二是开展政策先行先试。在金普新区、高新区启动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试点工作,有124家企业获得补助资金5660万元,其中市本级支持2830万元。筹集中央和市级财政资金设立24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在金普新区、高新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试点工作。三是充分发挥自创区的核心带动作用。2018年,自创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26亿元,R&D占GDP比重达到3.12%,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3.5件,是全市3倍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6家,占到全市总数的67%;对全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3.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实施“一业一策”,精准推进未来型、先导型产业创新发展。聚焦产业前沿,围绕《大连市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指南》,制定了《大连市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发展“一业一策”工作方案》和《大连市关于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等6大工程,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二是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在人工智能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命健康等领域组织实施2018年度大连市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科技研发计划和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32项,其中科技重大专项8项、科技重点研发计划79项,科技创新基金145项,预计带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投入研发经费20亿元。三是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大连光明院研制的专用推进剂和系列航天热工质产品成功应用嫦娥四号等航天器,为“嫦娥”巡月保驾护航;大船集团建造的世界最先进的A5000型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正式交付;大连重工研制的全球首支、世界最大“W12X92型船用曲轴”成功下线;一重加氢、大连机车、瓦轴集团、光洋科技、四达高技术等企业在核电装备、高铁轴承、飞机装配等工程建设中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4.突出企业和高校院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培育壮大新动能。一是实施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实施小微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计划,形成一批在重点产业领域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全年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4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0家;1305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备案入库;确定15家产值规模超10亿元的大型企业列入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二是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新型研发机构,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组建了开放式新型研发机构——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了15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其中8家被认定为省联盟试点。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61家。其中,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9家,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12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30家。三是强化高校院所的科研智力支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依托重点学科开展重大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课题研究。依托大连化物所积极争取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大连光源二期项目大科学装置建设。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化物所在长兴岛建设精细化工和催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积极推动在高新区建设东软集团生命健康管理与医疗学院、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干细胞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5.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一是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根据市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聚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编制《大连市科技局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人才激励力度,加强人才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二是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创新、科技人才创业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8年共评选出顶尖及领军人才10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0名、青年科技之星98名入选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2人入选大连市科技人才创业支持计划,20个团队入选大连市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全年人才项目支持资金总额达到10280万元。我市5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大连工业大学)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30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3个创新团队入选2018年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三是增强科技奖励的政策激励作用。2018年,共授予度大连市科学技术奖励99项;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55项,占全省授奖总数近三成;在刚刚召开的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市共有7个项目(人)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清洁高效炼焦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连理工大学外籍专家孙立成教授荣获2018年度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6.大力实施开放式创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是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快引进高端创新资源,德国蒂森克虏伯发动机系统技术中心、日本JMS大连 CDDS技术中心、IBM中国区最大创新工作室等重点项目先后入驻;英特尔非易失性存储器、辉瑞制药二期等项目加速推进。大连理工大学“超分子化学与催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二是全面深化国内各领域科技合作。成功举办2018大连?上海对口合作科技对接活动,与上海共建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大连分中心;与中科院沈阳分院共建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大连中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2018·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及“水下机器人目标抓取大赛”。三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建立大连技术专利公开交易市场及日常交易机制,新认定4家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单位被认定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实现技术合同登记与税务部门数据共享,打造我市成果转移转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新亮点。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8048项,成交金额169.4亿元,完成科技成果落地转化720项。

 

  7.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一是成功举办2018年专交会。8月24日-26日,成功举办了2018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吸引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41个城市,1500家企事业单位及相关机构的6100余个项目参展,举办各类论坛、路演等主题活动71场,促成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合同金额近50亿元,达成专利技术交易、专利产品销售、项目投资及合作意向金额近150亿元,展会规模、国际化、专业化水平为历届之最。二是实施知识产权提升工程。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优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服务的政策环境,有效推进专利量质齐升。截至10月底,全市发明专利申请7095件,同比增长30%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35件。5项专利获第20届中国专利奖;37家企业认定为知识产权国家级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大连高新区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新认定市级专利产业化示范试点企业12家、产业专利联盟3家、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1家、知识产权教育试点中小学11家,专利质押贷款达到1.4亿元,在旅顺口区举办了首届大连专利成果拍卖会。三是强化知识产权执法和宣传培训。组织开展专利“护航”、“雷霆”等专项执法活动,全年共组织开展联合执法2次、网络电商执法活动4次、展会执法2次,办结各类专利案件142件。组织开展了4.26知识产权宣传周和中国专利周活动,与上海知识产权局共同举办了“2018年大连市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专题培训班,有效营造“倡导创新文化 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环境。

 

  8.加快建设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技术合同登记等科技行政审批职能,面向中小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支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加快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微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等支持企业发展的激励政策,2017年共有1501户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同比增长70.6%。全年向746家中小企业发放创新券。二是成功举办2018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大连赛区)暨第四届大连市科技创业大赛。吸引559家企业参赛,参赛企业数量在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一。经过初赛、复赛、决赛,共有36家企业获得大连赛区奖项,大连达利凯普有限公司获全国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芯冠科技等企业获得9个优秀奖,获奖数量位列东北各参赛省市之首。三是强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构建“众创空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截至目前,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达到43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13家,全市备案众创空间64家,其中国家备案29家。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登记科技特派员108名,科技特派团试点22个。推进星创天地建设,获批国家星创天地6家,省级星创天地4家。推动科普工作,成功举办2018年科技活动周,组织开展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大连地区选拔赛和青少年自然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市级以上科普基地达到92家,其中国家级14家。

 

  (二)注重班子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提升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在扩大知识视野上求突破、在推动工作发展上见实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服从”,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深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宣传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锤炼,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和责任担当。紧密联系大连振兴发展实际,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实际能力,转化为推动“两先区”建设的生动实践。

 

  2.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升领导班子决策水平。认真落实市委部署,按照24字方针,扎实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大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对标达标”活动成果,推动学习再深化、思想再解放、对标再精准、工作再抓实,实现“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从1.0向2.0版本升级。围绕“推动我市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解决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墙里开花墙外香”的问题,组织调研组采取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化物所等9家理工类高校院所进行专题调研,进一步摸清我市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情况,认真梳理存在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原因,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形成《大连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专题调研报告》。结合我市科技工作实际,精准对标上海,找准突出短板,创新体制机制,推出创新举措,形成《学习上海全面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切实把大讨论成效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具体行动。

 

  3.强化组织制度建设,全面凝聚领导班子整体合力。牢固树立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科学民主决策,重要决策、重点项目、人事安排等重大问题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坚持党内制度。严格执行述职述廉、民主测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各项规定;认真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查找问题和不足,吸纳有益于科技工作的各项建议,加强和改进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适应新形势、履行新使命、践行新要求,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落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和“严细实”的作风,深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不断提升全局系统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全局系统党的建设

 

  1.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彻底肃清薄熙来、王珉等人恶劣影响,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安全。全面落实政治巡察各项工作任务,全力支持和配合巡察组工作,自觉接受巡察监督。强化问题导向,对照“六个围绕一个加强”,深入查摆问题,剖析问题原因。按照“五个持续”要求,精准聚焦、持续发力,对巡察反馈问题立行立改,扎实推进整改提高。组织开展“不忘初心 科技强国”主题活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2.加强思想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自觉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制订了《关于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责任担当,以科技创新工作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全年开设机关讲坛4次,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机关”宣讲活动。组织机关14名处级领导干部、党支部书记、8名处以下干部、5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市直机关工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轮训班,参训率100%。

 

  3.完善组织建设,稳步实施“一线筑垒”工程和“固垒1234”计划。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健全“三册两簿三台帐”,落实八项组织生活制度,按要求召开民主生活会。推进党建项目化和支部规范化建设,申报“机关党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2018年度市直机关党建项目。开设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完善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组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等项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任用。举行迎“七一”院士报告会暨党建工作座谈会,邀请大连化物所杨学明院士作“把握科技发展大势、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专题报告。

 

  4.加强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干部作风转变。召开干部作风转变推进会议,制定下发了《推进机关干部作风转变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机关党建+营商环境建设”、“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和“办事难”专项整治活动,努力营造最佳科技环境。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工作纪律,扎实推进干部作风转变。“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大连赛区)暨第三届大连市科技创业大赛”获市直机关2017年度最佳服务成果。深入宣传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投身于新时代“两先区”建设实践。

 

  5.加强纪律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压实工作责任。开展“以案释纪明纪 严守纪律规矩”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召开局警示教育大会,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做到警钟长鸣。实践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对各项科技评审工作进行监督。积极开展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庸懒散”和“吃拿卡要”“内外勾联”等微腐败现象。

 

  二、2019年工作安排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行动指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围绕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确定的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金链、强化人才链,统筹产学研和大中小微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统筹科技创新创业和成果转移转化,为两先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2019年重点工作安排

 

  1.加强党的领导,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下功夫。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服从”,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党建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以“一线筑垒”工程、“三查三看三促”党建项目化活动为抓手,补齐短板、对标提升,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巩固扩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成果,大力宣传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科技创新发展的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

 

  2.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以项目化管理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加快优势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调动各部门、各区市县和开放先导区的工作积极性,全市每年集中精力抓一批重大科技项目。进一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科技投入制度改革和科技考核奖励制度改革,赋予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动权,建立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成果评价的机制。出台落实《大连市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方案》,力争2019年全市研究与开发(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6%。加强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形成覆盖科技创新的全链条服务,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建立大连市政府与大连化物所月度协商机制,加强对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和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支持和服务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化物所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

 

  3.以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大连技术专利公开交易市场,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大连分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大连中心等建设运营,建立一批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行业技术转移机构。支持高校院所围绕产业技术关键问题开展攻关,组织实施大连市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加速面向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聚焦配置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加速吸引跨国公司、大学、国际研究机构等在大连设立研发中心。建立市场导向的成果转化机制,成立由各地区、各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组成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网络,完善在连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科技成果转化专家(团队)库及企业技术需求库。在人工智能、先进装备制造等未来型先导型领域继续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力争2019年,全市实现转移转化科技成果700项,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达到180亿元。

 

  4.以强化企业和高校院所创新主体地位为重点,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一批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强度大、商业模式领先、市场竞争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集中精力重点拓展具有大连特色、在未来技术发展和市场增长都有较大潜力的未来型先导型产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强化高校院所的科研智力支撑。积极争取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创新平台落户大连;推动国科大能源学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技重大项目建设与发展。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1400家。

 

  5.以搭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为抓手,加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采取市场化、多样化的方式,与世界著名创新资源聚集区建立长期性、制度性的联系渠道,重点加强与世界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合作,搭建一批有效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包括信息、技术、资本、企业等在内的各类创新务实合作。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利用好“中以国家高科技产业合作基地”等平台,进一步推动与重点国家(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

 

  6.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建设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大连市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协调,推动科技创新大会各项任务落实、政策落地、资金兑现。建立科技政策实施和行动计划督办机制,形成一套能考核、能评价、能监督的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指标体系。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提升大连创新创业的影响力。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构建“众创空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覆盖创新创业全过程、全链条的创业孵化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落实专利质押贷款贴息、发明专利资助等资金扶持政策,打造鼓励创新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加强对创新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2019年,市科技局党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把握我市科技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建设,以科技创新实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开拓新时代大连“两先区”建设新征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共大连市科学技术局委员会

2019年1月8日